春节过后,猪肉进入消费淡季,需求下降,供应出现过剩。而在生产端,一些生猪养殖户反映,春节后生猪价格延续了节前下降的走势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1月份第4周,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.82元,已经连续13周下降,累计降幅达到42.8%。
回顾春节长假前后的猪价表现,走势多为弱震荡。节前一周受备货需求提振,猪价持续上涨,但因终端需求有限、供给相对充沛,价格涨幅受限。长假期间,生猪出栏与屠宰开工量较低,支撑猪价小幅攀升。春节后往往是猪肉消费淡季,下游需求缩减,养殖与屠宰端逐步恢复至正常出栏与开工水平,供大于求导致猪价再度走低。
节后的猪价走势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?一位养殖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表示,考虑到猪价已经跌至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,政策或会随时发力启动收储,价格下跌空间或有限,但也不排除二次探底的情况发生,大猪尚未消化完毕的产能去化是关键。
“由于今年春节前疫情感染高峰等因素,猪肉需求是不足的。节前部分大猪还没被消化,使得节后供给端压力持续,并对猪价造成抑制。节后,猪肉销量下滑是常态,屠宰企业没有必要再大量收猪,更不会高价收猪。”上述分析师说,“目前看,大猪供给的消化进度与产能去化进展是猪价短中期走势的关键指标,考虑到一季度是猪肉消费淡季,猪价走势或偏弱势。”
2022年,大级别猪周期并未出现,猪价全年一波多折,行业盈利情况整体低迷。进入2023年,若全行业继1月份后持续亏损,盈利低迷跨度较长将使高成本产能上市猪企的现金流消耗持续加大。
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介绍,根据当前价格测算,生猪养殖已经进入了普遍亏损,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,亏损额在100元以上。当前猪粮比价已经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,后期如果猪价持续低迷的话,预计国家将视情况启动冻肉收储。
业内多方观点表示,若全行业产能再次出现下行,猪肉供小于求有望推动新一轮猪周期实质性开启。
有分析师表示,阶段性亏损使得产能去化预期有望升温。近两个月猪肉涨跌振幅较大,且持续位于盈亏平衡点下方,使得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去化,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有望收窄。“更重要的是需求,目前时点去推测产能去化的程度具有较大不确定性。去年末,猪肉价格快速下跌主要是因为需求超预期下滑,我们预计,随着需求恢复正常,猪价有望企稳回升,需求变化或成为影响2023年猪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。”该分析师称。
能繁母猪是猪肉远期供需的关键指标。截至2022年末,生猪存栏45256万头,同比增长0.7%。其中,能繁殖母猪存栏4390万头,增加62万头,增长1.4%。由于能繁母猪产能保持稳中略增态势,预计后期生猪产能相对充足。就当前生猪价格已经接近前期低位的情况而言,新一轮猪周期何时启动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对此,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强调,本轮周期仍未结束,当前仍处于2022年4月以来的周期,从周期位置来看,当前整体处于下跌周期。“总体来看,猪价已经处于较低位置,后期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。但当前消费进入淡季,猪价仍可能低位震荡一段时间,反弹时间还要看供需形势变化,预计二季度将会止跌企稳猪价回升。”
事实上,生猪养殖一直存在一定的“猪周期”,即肉价高-母猪存栏量大增-生猪供应增加-肉价下跌-大量淘汰母猪-生猪供应减少-肉价上涨。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,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,2019年的生猪价格便一路走高。
“2022年4月以来猪价变动规律较以往差异较大,猪价触底后在3个月左右快速反弹至较高水平,养殖效益快速由亏损进入中度盈利,避免了母猪产能的过度调减,平缓了后期供应和猪价波动幅度。2022年5月以来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回升,但产能增长总体幅度较温和。总体来说,生猪产能2022年下半年进入窄幅波动,预计2023年生猪供给稳定性将会较2022年明显提升。”朱增勇分析称。
展望2023年的行情,朱增勇认为,2023年生猪供给预期稳中有增,消费需求尤其是下半年将会明显恢复,总体会趋于平衡。
经历四年的产能修复,猪行业产能已经恢复至非瘟前的水平,2022年出栏数量超过2018年水平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69995万头,相比2021年增长2867万头,同比增长4.3%。 |